警惕!过劳死可能就在你身边,别让工作谋杀你的健康
对于过劳死亡,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劳动强度死亡,即“在非生理性劳动过程中,劳动者正常的工作、生活规律被打乱,疲劳在体内积累,转为过劳状态,引起血压升高,动脉硬化加重,导致死亡的状态”。
2002年1月17日,“过劳死”一词被正式收录于权威英语词典《牛津在线英语词典》,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和最新现实。
来源
Karoshi 一词源于日语单词“koroshi”(过劳死)。一般理解,“过劳死”是指工作时间过长、劳动强度加大、心理压力过大、处于疲惫不堪的亚健康状态,因严重问题累积而突然导致身体潜在疾病急性恶化,若治疗不及时,将危及生命。据报道,日本每年约有 1 万人因过劳突然死亡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统计,美国、英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等地均有过劳死的普遍记录;而“过劳死”一词,也是近 15 年来才被医学界正式命名。
该术语起源于日本,最早出现于日本经济蓬勃发展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。过劳死并非临床医学病名,而是属于社会医学范畴。人体犹如弹簧,疲劳是一种外力,当疲劳超过限度或持续时间过长,人体弹簧就会发生永久性变形,免疫系统也会大大降低,导致衰老、衰竭,甚至死亡。相关资料显示,直接导致“过劳死”的五大疾病为:冠状动脉疾病、主动脉瘤、心脏瓣膜疾病、心肌病和脑溢血。此外,消化系统疾病、肾衰竭和传染病等也会导致“过劳死”。
因劳累过度而死亡的人
2005年4月6日,正在外景拍摄新片《理发师》的陈逸飞突然病倒,送往医院没几天,就令人意外地去世了。
2004年,著名民营企业家、企业总资产达25亿的均瑶集团原董事长王均瑶因肠癌英年早逝,年仅38岁,去世前不久正雄心勃勃地准备创办自己的航空公司,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累死的!
还有彭作义、杨迈、唐俊年……这份长长的名单上,每一个人都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,有着无限美好的前途,但他们却都因过度劳累而断了生命的琴弦,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早早离世,让人唏嘘和哀叹。
事实上,我们身边过劳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,据统计,30岁至50岁之间的英年早逝者中,95.7%是因过劳导致的致命疾病而死亡。
北京某研究机构对北京知识分子健康状况进行的10年跟踪调查显示,北京知识分子平均预期寿命由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58.52岁下降到53.34岁,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平均预期寿命75.73岁低22.39岁。
在深圳,随着经济特区十年来的快速发展,已有近3000名原有的创业精英离世,平均年龄51.2岁,比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低2.14岁,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广东省知识分子平均寿命76.52岁低25.32岁。
面对这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数据,一位医学专家揭秘:“他们缺乏健康智商!”于是,他们挥霍精力,透支健康,忽视不断发出的危险信号。结果必然是陷入疾病的沼泽,甚至过早地陷入死亡的深渊。日复一日的紧张,生命的琴弦突然断裂。
思考过劳死
人们需要对自己心爱的汽车进行保养,比如每隔几千公里检查发动机、换油、加水。
人们会精心设计和装饰自己的家,并仔细监督每一个施工过程,以确保质量并延长使用寿命。
然而,很多人并不懂得珍惜自己最宝贵的财富-身体,所以很不注意甚至忽略了对身体的保养!
持续高强度的体力和精力的消耗,严重扰乱了人体的生理规律和节律,身体的精力和资源出现严重的“赤字”,入不敷出。疲劳像白蚁一样在体内堆积,慢慢侵蚀着身体的大厦,血压升高、动脉硬化等逐渐由量变转化为质变,进而濒临死亡。或许,有些人外表看似没事,其实已经是外强中干了。过度劳累的人,就像一盏快要没油了却没有灯罩的油灯,忽明忽暗,一旦遇到大风,就会突然熄灭。
过劳死是指劳动者因工作时间过长、劳动强度过大、心理压力过大、长期慢性疲劳、处于“亚健康”疲惫状态,诱发体内潜在疾病突然恶化,无法救治而导致的猝死现象。
最严重的猝死是心源性猝死,是由心脏供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的。主要有两种情况:一种是严重的心律失常,比如室性心动过速、心室颤动;另一种是心脏骤停。严重的心律失常,或者说恶性心律失常,虽然看上去心脏还在跳动,但实际上是一种无效跳动,是一种无节律、无规则、无效果的不规则、无效的跳动。这种心跳根本不能泵血,所以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,就像一次完整的心跳一样。
正常的心跳,其实就是心肌的收缩。心肌要收缩,首先要有心电图兴奋,没有心电图兴奋,就不会有心肌收缩。有无心电图兴奋、心电图兴奋是否规律,主要体现在心律上。心电图兴奋异常、紊乱,表现为心律失常、紊乱。过度疲劳的人,植物神经功能往往处于不稳定状态,一旦突然遇到剧烈的心理情绪波动,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就会进一步加重,引起心律失常,甚至恶性心律失常,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猝死。
日本有一个“过劳防灾协会”,该协会列出了过劳的十大警示信号:
(1)30、40岁左右的人,肚子已经很大了,肥胖往往与高血脂、高血压、脂肪肝、心脑血管病等有关。
(2)脱发严重。每次洗澡或者梳头,头发就会掉落,特别是工作压力过大或者精神紧张的时候。
(3)尿频。如果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尿频比一般人要多,说明其泌尿系统已经开始衰退了。
(4)性能力下降。中年人如果出现性欲减退、阳痿、闭经、腰膝酸软、乏力、怕冷、四肢冰冷等症状,这些都是体质衰退的早期迹象。
(5)记忆力减退。很容易忘记熟人的名字和要做的事情。
(6)心算能力越来越差。
(7)经常感到后悔、烦躁、不安、悲观、沮丧等,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。
(8)注意力不集中,或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越来越短。
(9)睡眠不安稳,睡眠质量差,起床后感觉疲倦、疲惫。
(10)经常出现头痛、耳鸣、头晕、烦躁、抑郁等症状,但去医院检查未得到明确结果。
日本“过劳死预防协会”指出,上述项目有2项或以下者,处于“黄灯”预警期;累计3至5项者,处于第一个“红灯”预警期,提示已有过劳死亡迹象;累计6项以上者,则处于严重“红灯”危险期,可视为过劳死亡的“后备军”或高危人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