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碗清迈的粉,为何让人流连忘返?
我最喜欢做的事是在街边吃一碗面
我们到达清迈时已是晚上,街道和房屋一片模糊,唯一能听到的声音就是嘈杂的警报声和拥挤的车流。从机场到酒店只需要一刻钟,所以这座城市显得很小。
我们没有吃晚饭,酒店工作人员,一个说话含糊但热情的老头,用英语和手语给我们推荐了一个不错的夜市。那是一个露天的小吃摊市场,灯光昏暗,简朴而拥挤,热气腾腾的小吃车沿街排列,卖烤肉、面条、芒果糯米饭、鲜榨果汁、豆浆和油条。不过油条不像中国的油条那么长,而是像扭油条一样短。
本来计划是先吃一碗牛肉面汤底,再喝点豆浆和油条,最后吃点芒果糯米饭当甜品,结果只吃了一碗面,份量不多,碗底只有一团米粉,上面放着几片薄薄的牛肉和几颗鱼丸,不过连汤都喝了,所以感觉有点饱,最后只勉强喝下半碗豆腐脑。
那是我第一次在清迈吃米粉,从此就爱上了米粉。纵使美食万千,也比不上一碗米粉的诱惑。牛肉米粉、叉烧米粉、鱼丸米粉、冬阴功汤米粉我都吃过。
所谓米粉,确切名字叫“粿条”,是潮汕人来到泰国时带来的食物。跟米粉一样,都是用米糊做成的,但比米粉略硬、略粗,形状有宽有窄。但我分不清它们的区别,吃的是它的朴素形态和刺激口感。
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个四格的调料盒,里面装着四个玻璃杯,分别盛着干辣椒粉、碎花生、红糖、浸泡在鱼露和白醋里的青椒圈。这是清迈人日常口味的宝盒。一碗清汤米粉端上来,当这些调料一一加入,爽口开胃,酸甜辣,足以让你汗流浃背鼻涕泡泡,喊着再来三碗。
我们在郊区的一家小店吃饭,一碗冬阴功米粉配上印度甜煎饼,很满足。我们还在一家街边小摊吃饭,里面全是当地人,除了面条,还点了一盘烤肉。冰水不够,就加了点冰块,吃得更满足。不过我最爱的还是街边小摊。
随处可见的米线摊,摆在人行道边,三四张折叠桌,几张塑料凳,一碗汤,两片肉,几个丸子,锅里冒出的热气,从胃里一直充盈到心里。
在 7-11 便利店“刷卡”
据说,清迈有近千家7-11便利店,老城区每隔500米就有一家。
每天去7-11买早餐是固定的程序(写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有种错觉好像自己在那里生活了很久)。我们在7-11买面包、泡面、巧克力、各种饮料。酸奶品种多,口味齐全,还有0脂肪的选择。还有平价小罐速溶黑咖啡,不到40泰铢一瓶,瓶子小巧可爱,特别适合旅行,口感比雀巢略胜一筹。
入乡随俗,啤酒必不可少。泰国啤酒主要有三大品牌:Chang(大象)、Singha(老师)和Leo(豹子)。我们买了前两种,在凉爽宜人的夜晚坐在泳池边喝。
其实原本的想法是,夜幕降临的时候,我们在泳池里游一圈,游累了就上岸开一罐啤酒。但夜深了,水又冷,游泳就成了形式,唯一的主要活动就是喝啤酒。一个挺着啤酒肚的外国男人站在水里,一动不动,也不游泳,一直看着手机。他这么胖,大概不怕冷吧。
比起“Lion”,我更喜欢喝“Elephant”。
没在清迈喝过咖啡,怎么谈文学?
喝咖啡这件事大概是这里络绎不绝的外国人造成的。西方背包客喜欢去东南亚,那里温暖、贫穷、原始,文化完全不一样,适合旅行、适合生活。于是大街小巷里遍布咖啡馆,每一家都更加文艺清新,充满情调。
错过了那家世界排名第六的传奇咖啡店,我们在宁曼路闲逛,在一家纪念品店买了两张印着大象的书签,出来的时候看到对面一家店前围满了人,平时只有在火锅店前才会看到这样的人潮,怎么会想到这是家咖啡店呢?
我们也没有去艺术村里的艺术咖啡馆,这个叫Baan Kang Wat的艺术区远离喧嚣,静静地坐落在古城西郊,由十几栋独立的木屋组成,绿草如茵,后院有一片生机勃勃的菜园。
十几位当地艺术家驻扎在这里,制作陶器、开画廊、卖布料、做饭,每个人都接受自己的命运,顺其自然。墙上的公告牌上写着本周末将举行一场摇滚音乐会。
最后我们走进了隔壁一家简朴安静的小店,店里只有几个客人,泡咖啡的女孩面带微笑,轻声细语地说话,这里的人都那么温和有礼,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信佛,所以都心平气静,没有丝毫的急躁。
咖啡不贵,一杯才几十泰铢,在国内还不到十块钱,味道也不错。最珍贵的是心里什么都没有,凉风徐徐,不妨拿出画笔,把这些瞬间画下来。
哪家按摩店最好?
吃够了米粉,喝完拿铁,就到了充分按摩的时间了。
清迈的这家按摩店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息,门口矗立着一尊石佛像,小池塘里一朵小莲花静静地绽放,走进店里就能闻到淡淡的沉香香味。
我换上宽松的衣服,躺在沙发上。没过多久,一位沉默寡言的中年女技师走了进来。她的手指柔软如棉,却又有力,仿佛伸进我的肉里、骨头里、肌腱里,抚平每一处紧绷的地方,拉伸每一处紧张的肌腱。有些人比较敏感,稍受一点压迫就会尖叫。不明真相的人会以为这是暴力。
那些将身体折叠扭动的按摩手法,倒是没有那么可怕,但听到骨头关节“咯吱咯吱”的声音,就忍不住担心会不会脱臼。还有神奇的药草包,从蒸笼里拿出来,就像刚蒸好的馒头,热气腾腾。放在后背和脖子上,轻轻按压。药草的力量会随着热度渗透进身体,拍打按压时还能闻到淡淡的药香。
后来我们在郊区的一家民宿里做了头部按摩,老板娘是一位气质优雅的老太太,她不负责按摩,有专门的技师接待我们,但只有一个人,因为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,其他人都下班了,她就叫了另外一个人过来。
给我按摩的按摩师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,她嫁给了一个中国男人,在云南生活了很长时间,现在离婚了,回到了家乡。她说她也在云南做过按摩,那里的价格比清迈贵很多。
据她介绍,只要在专门的按摩培训学校学习180个小时,就能成为按摩技师。学习时间不长,一个月就能学会,但日复一日地做这份工作并不容易,需要专注的投入和热情的奉献。
这项工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。我的同伴对她的技师很不满意。“他就像没吃饭一样。他只是抓住我的头发揉搓。他一点力气都没有,弄疼了我的头皮!”可以想象,技师的小费没了。
仿佛上瘾了一样,第三天,天一黑,同伴们就迫不及待地冲到按摩院床上。那次我没有去,是在街角的理发店体验泰式“洗剪吹”。不是因为头发太长等不及回家,而是突然想体验一下在陌生的国家理发的感觉。
没有熟悉的发型师,无法顺畅沟通,将自己的发型完全委托给一个嘴里还在嚼着晚餐的陌生人,需要相当大的勇气。
至于结果,我只能说,这是一个悲剧。
人生难得疯(fan)或野(sha),正是这些稀奇古怪的经历,成为旅途中难忘的回忆。
不想结束
短短三天,我们学会了做泰国菜,在丛林里骑自行车和骑大象,在河里漂流,在寺庙里静坐,在咖啡馆里发呆,吃了无数顿米粉和冬阴功汤,享受了正宗的泰式按摩和“理发”,晚上在泳池边喝啤酒,在雨后的街道上漫步……离开的时候,感觉经历了一生,却又惊讶时间过得这么快。
在清迈,我感受到了生活最真实的质感,温暖而柔软,与野心、与未来无关。这里的人们脸上永远挂着笑容,说话轻柔而亲切,像一片片花瓣飘落在河面上。这里的阳光强烈,话语轻柔,空气静谧而芬芳,生活田园诗意而朴素。
读到这里的人都是铁杆粉丝。希望你不是边吃饭边看这篇文章。
最后,给大家欣赏一张令人震撼的图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