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尔滨中央大街:一条伤痕累累却无比体面的百年老街
走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,首先让我吃惊的并不是那些形态各异、令人心寒不已的巨大冰雕,而是街道两旁一排排百年老房子。没错,整条街都是欧洲各个时期的老房子,每一栋房子都像是一位与岁月抗争过、如今已洗去渣滓的老人,身上有或长或短的裂痕,这些裂痕都经过精心处理,擦拭得干干净净。如果仔细听,还能听到沉重的心跳声。真是一条以伤痕为傲的街道啊!
这条古街始建于1900年,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精髓,可以看到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、18世纪的折衷主义、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,以及最古老的拜占庭风格。71栋风格各异的建筑共同矗立在这条1400米长的街道上,交织着欧洲文明的几个关键时期。
中央书店静静地坐落在街角,是街道完美的起点,是遗产的象征。书店门头上方的墙壁剥落,看上去饱经风霜,不需要修缮或点缀,或许它知道,美丽源自内心的自信与丰富。总觉得这里应该藏着许多绝版的旧书。
拖着行李箱走在花岗岩铺就的街道上,看着两边欧式风格的建筑和雕塑,安德烈耶维奇的店是整条街上最耀眼的一家,棕黄色的外墙在凛冽的寒风中格外醒目,让人感觉暖洋洋的。缠绕在墙上的电线和电表裸露在外,却排列整齐。透过干净的厨房窗户,可以瞥见店里摆放的俄罗斯特产和纪念品,隐隐约约飘出俄罗斯音乐。
中央大街127号是著名的塔多斯西餐厅,它成立于1901年,想必是最早入驻这条街的商家之一。墙上挂着一块牌子,上面写着:“哈尔滨市不可移动文物:联谊酒店旧址”。望向墙基,上面的裂痕触目惊心,但朴素的外表掩盖不了百年积淀的耕耘。
是不是每一个伤口都隐藏着一段未讲完的故事?伤口在城市蔓延,骄傲与包容也蔓延。没有璀璨的灯光,没有巨型的LED屏幕,没有玻璃反光污染。细腻的雪花在落地前融化,地面的方正花岗岩上覆着一层薄薄的冰。这是一场归家之旅。
道里秋林公司旧址始建于1914年,为砖木结构、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,曾是一家百货公司,现已成为Klaid珠宝店。很难想象一家高端钻戒定制店有着如此不起眼的外观,但它却在这里存在了100年。二楼延伸出一个小露台,面朝大街。100年前,是否有一位身着长裙的女主人走出家门,倚在露台上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?裂缝从地面爬到二楼,电线从窗户下穿过,这是时间的馈赠,如果用任何现代装饰来装饰,都是对神的亵渎!
人家说来中央大街一定要尝尝麦迪尔冰棍,也是老字号了。奶油香草味冰棍5元一根,特级冰棍3元一根,价格便宜,柜台前总是排着长队。冰天雪地里,人们手脚冻得毫无知觉,却互相拥抱着吃冰棍,很刺激很爽快,玩得不亦乐乎。味道也别具一格!
“圣索菲亚大教堂”是这次旅行我最期待的地方。严格来说,它不属于中央大街,但步行过去也只需要10分钟。我无数次在脑海里描述过它的样子,但当它突然出现在大街小巷的小广场上时,我还是感动得说不出话来。语言变得无力,所有的文字都破碎了。它看起来那么小,却又那么气势磅礴,让人不禁为之动容。
这是一座古老的拜占庭式教堂,红砖横着、竖着、或环着叠砌,层层覆盖整个教堂。主建筑顶部是巨大的洋葱形穹顶,统领着大小不一的四翼绿色帐篷。金色十字架指向天空,映衬着红墙绿顶。整体布局错落有致,典雅庄严。屋檐和帐篷顶的莲花座上覆盖着一层白雪,为这份庄严之美更增添了几分敬畏。
绕着教堂走一圈,爱上了那粗壮的门柱,和那高而细的窗户,红色的砖块仿佛有种灵性的气息,让教堂的造型显得繁复而宏伟。
不过教堂内部如今已成为博物馆,展出“哈尔滨城市建设规划展”,不再作为教堂使用。虽然不再使用,但依然能清晰的看到它辉煌的影子。墙面是极浅的灰蓝绿色调,剥落严重,显出沧桑。蓝绿色的花纹顺着拱门蔓延,攀上高高的圆顶,细腻细致,看得出它原本的颜色应该更鲜艳,但经过岁月的洗礼,光泽已经褪去。
它默默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们,并告诉你: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,是过往往事的积累,是历史的凝固。